帶個小跟班,是希望幫自己擋一擋熱情的百姓,結果小跟班變成幫忙收禮的小幫手,樂韻整個人都麻了!
這局無解!
反正她自己沒法拒絕熱心好客的甯城人,被迫接受現實。
有個主動幫接收禮物的小秘書也有好處,那就是移動的速度快了許多!
移動幾百米,也走到售賣糧食的攤位前。
廣場場地有限,而趕來擺攤的人太多,每個攤的面積也極為有限,一般就一個人坐着,面前擺兩個籃子那麼點寬度。
最多也就是兩人并排坐,守着一個攤位。
賣米糧的人家,面前放塊小木闆,上頭用小口袋裝上幾樣糧做樣品,誰要買糧食,他們再從儲物袋裡拿出來。
衆所周知甯郡富庶,究竟有多富呢?
甯郡的百姓,家家戶戶都有儲物袋!
甯郡的百姓們以戶為單位,平均一家二個儲物袋,富裕點的人家甚至有三五個,哪怕是最窮的人家最低也有一個儲物袋。
平民沒有神識神念那種東西,百姓家的儲物器是凡人能用的儲物袋,使用時隻要拉開袋子就能取放物品。
百姓們的儲物袋,主要用來裝糧食,一隻袋子裝存糧,另一隻袋子裝當年産的新糧。
如果儲物袋大一些,還能勻出空間裝一些鮮果時蔬等物,若儲物袋較小,自然以盛放糧食為主。
為了讓儲物袋使用時限延長,一般不會頻繁使用袋子,建倉庫存放幾個月的糧食,吃完再取一些,除了收獲糧食的季節,一年一般開啟袋子兩三次。
儲物袋并非是永久性物品,大部分也有使用年限,而對于百姓來說,儲物器的價格很高。
是以,百姓們祖輩們代代積攢靈石,就是為了當家裡的儲物器到了年限再去換新的。
儲物器是家裡的傳家寶,某戶人家若需要錢,不得不變賣儲物器時頂多出售一隻,無論如何也會留一隻。
甯郡也有律法保護百姓的儲物袋,明文規定但凡搶奪、偷盜别家的儲物器,查實後一律處死,還實行連坐罪,家人也将因此被抄沒财産,罰為罪奴。
罪奴得服苦役五代,若再無犯錯才能脫掉罪奴身份,再經百年觀察期,然後才能重新獲得戶籍。
介因偷盜搶奪儲物袋的懲罰太嚴重,百姓們也代代從小教育孩子絕不能盜搶儲物袋,從而鮮少有人敢以身試險,甯郡百姓們的儲物袋的安全也有了保障。
甯郡家家戶戶有儲物袋,平安靜三郡也富庶,但富庶程度不及甯郡,也家家有儲袋物,戶平均有的儲物袋數量不及甯郡多。
甯郡平民個個有儲物袋,而皇城的百姓還沒現戶戶有儲物器,也因此才招來辛國君與許多朝臣的嫉妒不滿。
一個郡的戶籍以億計,那麼多的儲物袋從哪來?
一部分儲物袋由出身甯郡的煉器師煉制,再交由官衙售賣,另一部分是郡守府定期去修士城購買。
甯郡郡守府、區署、府、縣衙都存有一定量的儲物袋,若百姓需要可以去購買。
各個城或鎮等小地方的百姓需要買新的儲物袋,需到鎮府或城主府登記,由城主、鎮正向上申請。
官衙對儲物袋的管理嚴格,買賣也有一套嚴謹的手續,保證袋物袋不被官衙某部分人貪墨或私用。
樂韻入城時也了解過甯郡的律法,也由衷的佩服甯郡律法的威嚴和嚴謹,那份律法放到科技社會也是完美的。
甯郡有完整的律法,更難能可貴的是甯郡官方嚴守律法,執法必嚴,維護了律法的威嚴,實現了以法治郡以法治城。
甯郡的律法,最大程度上保護了被強者視為蝼蟻般的平民。
甯郡的律法在甯郡能得到尊重和維護,也有另一層原因——它是一位仙士制定的條律。
作為同樣是蝼蟻出身的樂韻,懷疑制定甯郡法律的先驅者也是由平民一步步成長為修士的仙士。
也感謝那位人物,讓甯郡成為富庶之地、米糧之鄉,她才有機會入手海量的米糧。
終于移到了售糧的攤位前,樂韻笑咪咪地問已經站起來的買家:“你手裡還有存糧嗎?
有多少?
”
賣主激動得一張臉泛紅,一疊聲地應:“有有有,有的。
小民手裡還有大量糧。
”
他說着話,捧出幾隻儲物袋放一隻小盤子裡,用激動得有些抖的手撥着給仙子看,一邊解釋:“從您右手往左數,第一個袋子是谷,第二個是麥,第三個是黍,第四個雜糧。
”
“第五個呢?
”
“這一個,是小民送仙子品嘗的新糧。
”
賣主咧着嘴,将第五個儲物袋給商真君:“真君,這是小民送仙子的,有請您幫轉移一下。
”
“這個不能收,你送個十斤百斤新米新糧給本仙子,還能說得過去,用儲物袋裝就不行了。
”
“仙子,沒有多少的,每樣糧一小份,還有些時蔬和鮮果,都是我們靈城的本地産出,因為太雜才用隻小袋物袋盛放。
”
賣主慌忙解釋,商妙音接儲物袋查看一下,幫做證:“仙子,這位父老很實誠,小儲物袋裡裝着的是本地産的每種糧各一包,有十幾種時蔬和鮮果。
”
有了商真君幫證實,賣家松了口氣。
禮物份量在許可範圍内,樂韻沒再推辭:“你替本仙子收着,本仙子在甯城的這些日子,許許多多父老送來大量的米糧時蔬鮮果,讓大家破費了。
”
“仙子為甯郡主持公道,将甯郡自水深火熱中拔拉出來,甯郡百姓感銘于心。
仙子不需甯郡百姓們肝腦塗地以報,小民等唯一能拿出手的也就一些本土之物,仙子不嫌棄凡米寒碜,是小民們的福氣。
”
“仙人為甯郡鎮運,小民們隻恨人如蜉蟻,不能為仙子盡綿薄之力。
”
“仙子對甯郡的仁愛,小民莫齒難忘。
”
“……”百姓們七嘴八舌,将自己的物品往商真君手裡的籃子寒。
衆生情真意切,樂韻不再客氣,要不然百姓們為說服她,又會曆數她的好,讓她自己本人都覺難為情。
她直接與糧主談交易,問了每種糧食的重量,取出兩把雲瀾式算盤放在空中算帳。
華夏的算盤是先民們智慧的結晶,雲瀾也有計算用的珠算盤。
雲瀾的算盤與華夏國的算盤略有不同,它的橫梁之下十個珠子,一個珠即等于一,而上方也是兩個珠子,一個珠子等于三。
一根直柱上的珠子合起來就是十六,與雲瀾一斤十六兩的數字相合。
雲瀾的算盤除了珠子數量與地球華夏國算盤珠子數不同,計算方式類同,都是十進制。
兩把算盤橫空,左邊算盤計算各種糧食價值的總和,是加減法運算,右邊的算盤則是以糧食重量乘以單價,專做乘法運算。
賣主和旁邊的男女老少們興奮地圍觀仙子算帳,仙子手指如飛,隻聽得一陣陣噼噼啪啪如雨點般清脆的珠子相碰聲。
同樣帶算盤來計算的人,也抱着算盤幫算帳,他們才開始算,仙子那邊已經算好,報了數。
待人算出糧主報的第一種糧食值多少靈石,發現與仙子算得絲毫不差,頓覺自己也是個算帳天才,為此自豪得眉飛色舞。
自己算出總價,樂韻讓賣家自己也算一遍看有沒錯。
賣主可不願意再算,請仙子轉移米糧,他可能會懷疑自己的算術能力,絕對不會懷疑仙子的術數,倘若連仙子也不可信,這世間哪還有可信之人。
樂韻接過儲物袋子,一一将糧食轉移進自己的儲物器,再轉中品靈石和一些下品靈石放在賣主的儲物袋内還他,讓他清點一下。
賣主收回自己的儲物袋,見仙子給了些中品靈石,激動得道謝:“謝仙子體恤小民!
”
道了謝,眼神灼熱地望着仙子,誠摯地問:“仙子,您今年會在甯城過節年嗎?
”
“會喲,本仙子和朋友們今年在甯城過年節,聽說甯郡有道美食叫泥甕焖羊,家家戶戶年夜飯必有它,本仙子坐等品嘗美食。
”
樂韻笑着點頭,為甯郡鎮運的法陣還沒落地,她和帥哥今年自然會在甯郡過年。
甯郡的泥甕焖羊,與宣少等人最愛的石鍋/石缸焖羊異曲同工,也是将處理好的全羊與佐料放入于甕或缸内,不加水,密封幹焖。
甯郡的泥甕焖羊在選取主食材方便講究,首選三到五年的成羊,據說這個羊齡的羊肉用泥甕焖出來的口感最好。
“哇,仙子真在甯城過年耶!
”
百姓們聽到仙子親口說會在甯城過年節,激動壞了,興高采烈地嚷嚷着,傳遞好消息。
離得遠的人,聽到傳來的消息,也歡呼起來。
他們天天跑廣場上來轉悠,就是在等消息,之前郡守府和修士家族有人說仙子應該會在甯城過年節,但郡君沒有親口說,他們也将信将疑。
現在有仙子親口證實将在甯城過年,人郡激動得恨不得立馬奔走相告,将大好消息傳給左鄰右舍們知曉。
樂韻也理解百姓們開心的原因,有她在甯郡,不管是陰邪小人或是陰謀詭計不敢靠近甯郡,百姓們也心安,大家自然高興。
趁着人群高興得暫時忽略了她,趕緊轉向下一個目标。
商妙音也将賣家那隻小儲物袋還回去,再跟着仙子慢慢挪步,幫着收甯城百姓們贈送仙子的各種物品。
特意趕至廣場售糧,實則隻為有機會目睹神樹守護者真容的店主很多,樂韻沿着兩邊是人牆中間是通道的一條條的“小巷子”遊走,專淘米糧。
這一次比上次花的時候更久,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申時末才将整個廣場走遍,基本等同于逛了一整天。
跟在仙子後頭的商妙音,收禮收得人都麻木了。
她也是第一次真正的體驗到甯城百姓們有多熱情,想問百姓有多敬愛仙子,看禮物!
百姓們那是啥都想送仙子,不管能不能吃,全往她手裡送。
廣場周邊的店家,知道她跟着仙子,賣布匹、鍋碗之物的店,暗搓搓地搬出成匹的布,成筐的鍋碗送到她身邊。
還有幾個戶主送來幾壇鹹菜和自制的醬、醋,有人特意宰了羊或翅禽裝在筐子裡拉到廣場外,再悄悄地把她拉過去接收。
她若不幫接收,人家急得跳腳,直說“您偏心”“您嫌棄我們的心意是不是?
”,有的甚至急得掉眼淚,逼得她也頂不住壓力。
她能不幫接收嗎?
這肯定是不能的。
商妙音推辭幾次之後幹脆都不推辭了,不管是什麼,一律接收,反正禮物是送仙子的,她就是個幫跑腿的嘛,百姓說啥就是啥。
一天下來,她不知道仙子共買了多少米糧,卻是知道她幫接收的禮物裝滿三個三十丈寬的小儲物袋。
當終于走進郡守府的大門,商妙音才感覺手腳是自己的了,忙将自己幫接收的禮物呈仙子過目。
樂韻接過儲物袋一瞅,哎媽呀,咋這麼多的東西?
一大堆的禮物,琳琅滿目不算啥,什麼稀奇古怪的東東都有,應了那句“應有盡有”。
尤其是看到幾大捆木柴和幾筐炭,樂韻自己也陷于迷之沉默,甯城的百姓真的太……太體貼了有沒有?
瞅瞅,有人送禽蛋、羊肉、魚、時蔬等食材,有人送油、醋、醬,有人送鍋碗瓢盆,現在連柴火也有了,這做飯的家當與食材全齊活了!
禮物太喜感,樂韻笑得眉眼彎如月牙:“哎呀,甯城的百姓們真真是心細如發,連燒飯用的木柴也沒落下,太體貼了!
這些禮物讓本仙子感覺到了人間溫暖。
”
“能得仙子喜歡,甯郡父老們榮幸之極。
”仙子沒有嫌棄奇奇怪怪的禮物,商妙音也笑從心生。
智者見智,仁者見仁,甯城百姓們送的禮物連她看了都不知道該什麼說了,仙子竟然從中看到了亮點,可見仙子的心是何等的仁慈純潔。
“你今天辛苦了,請你吃個果子。
”樂韻從儲物袋裡取出兩個嫩黃的冬梨,塞一個給商真君,自己也吃一個,将儲物袋收起來。
商妙音接過冬梨,也學仙子,不削皮,搓了搓就咔嚓咔嚓地咬着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