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成首輔的早逝童養媳

第一百一十三章

  第一百一十三章

  兩個孩子真會挑時候, 大年二十九晚上出生,将将大年三十的前一天。

  喜上添喜, 蘇家上下自然是過了一個好年。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, 因着新出生的這一對龍鳳胎,别說白清樂高興得整日笑嘻嘻,就是病重纏身隻一年活頭的老太太人都精神了不少。大過年的, 雖沒有親自過來淩霄看, 但日日派人過來看兩個孩子。

  雖說心中記恨蘇毓去了未央宮一趟,将白皇後給哄好了。蘇毓喜得龍鳳胎, 蘇貴妃也派人送了不少好物過來。蘇毓是沒見過蘇家的這位金貴的姑姑, 但蘇貴妃的派頭和架勢卻叫她感受個明明白白。

  不過即便如此, 也沒有人會說什麼。蘇貴妃姓蘇, 到底已是皇家的女子。一朝嫁入晉王室, 她與蘇家人就是君臣有别。她就是再大的派頭, 那也是旁人應當受的。

  自從那日生産次日,蘇毓便開始了坐月子。奶口的嬷嬷是蘇李氏替她找的,四個奶口, 夠兩個孩子吃。不必親自奶孩子, 蘇毓就輕松了許多。

  白皇後那日送東西過來時, 順道給蘇毓送了兩個頗擅長婦科的醫女。次日便給蘇毓熬回奶的湯藥。一邊用法治盡快地替蘇毓排出惡露, 一邊還想法子讓她盡快恢複。

  這些都是有講究的, 裡頭的門道,正巧這兩個醫女都幫到了點子上。

  不得不說, 冬日裡生産還是有好處。至少坐月子的時候沒有那麼大的味兒。蘇毓不敢想象, 大夏天如果不能洗澡洗頭會是什麼感覺。

  嫌棄歸嫌棄, 該遵從醫囑的還是得遵從醫囑。蘇毓私心裡其實挺相信中醫坐月子這一套的。後世證明,坐月子對女子身子恢複和未來都是有好處。月子病是真的會有, 且嚴重的當真會帶一輩子。為了健康,有些事情還是能夠忍受的。

  這年初的幾日,來送禮的人就沒有消停過。

  蘇家背後有蘇貴妃和兩位皇子在,聲勢如日中天,多了去的人上門巴結。徐家一家子住府上,也沒能有個安靜得時候。尤其是洗三那日,蘇家進進出出都是人。說來也有意思,大年初二,應該是出嫁娘回娘家的日子。到了蘇家,反倒是親家公攜禮上門來。

  蘇家能算得上正經親家的,也就白清樂的娘家和蘇李氏的娘家。白家遠在金陵,自然不提。李家就在京城,李氏的父親是從五品翰林院侍讀。官職不算太高,但位處翰林,勝在清貴。這也是蘇李氏從五品官的貴女能嫁入定國公府的原因。

  此事不提,就說蘇毓見到這李家夫人以後更迷糊了。原先就覺得蘇李氏眼熟,她看到李夫人以後,隐隐約約想起一張臉――遠在金陵的婉儀小媳婦兒。

  李夫人來瞧過蘇毓,又去看了看孩子,留下了一對兒小金鎖便離開了。

  俗話說一孕傻三年,蘇毓拿着小金鎖恍惚了許久,後知後覺地猜到一件事。婉儀小媳婦兒似乎提過自己姓李,看這相似的面相,應該是蘇李氏的姊妹。

  洗三的好日子,白皇後自然沒有落下。命人送了好些東西過來。什麼吃的用的,孩子用的玩的,她送了整整幾大箱子。不僅如此,送禮的内侍還非得去卧室見一見蘇毓,給送來一對名字。蘇毓這才想起來當初說好的兩個孩子的名字将交由白皇後來啟。

  貼了金箔的信封打開,裡頭漂亮的一手隸書寫了兩個名字。

  灼灼,方思。

  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

  漢之廣矣,不可泳思;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

  女孩兒名叫灼灼,男孩兒名叫方思。徐灼灼,徐方思,顯然取自詩經。蘇毓将名字放嘴裡咂摸許久,隻覺得倒是好聽又别出心裁。

  這兩個名字,是自龍鳳胎的消息遞到宮中便開始啟。白皇後翻了許多書,總覺得差點意思。翻來覆去的,這才最後圈定了這兩個名字。名字送去了,她又高興又遺憾。因種種原因錯過龍鳳胎的洗三,送多少東西去國公府都彌補不了這個缺憾。

  心口梗得難受,白皇後的這一口氣就從年末就梗到了正月裡。

  冬春季節晝短夜長,日子過得飛快。不過對于心裡存了事兒的人,這麼多日實在是等得漫長。

  白皇後盼了許多日,可算是盼到正月十五花燈節。

  說來也巧,下了将近一個月的雪剛巧到了十四就停歇,十五這一日大太陽。太陽再大,天兒還是冷得厲害。到處滴水成冰的,沒了光的地方就凍手凍腳。

  正月十五算是大曆的一個小年。這不單單是大曆的傳統,千百年來都如此。每到這一日,家家戶戶都要去河邊放花燈。一來祈求家宅平安,二來許願求那等好運降臨。

  千百年來,花燈節都是要吃元宵的,是個阖家團圓的好日子。這節日,是到了大曆才有了變化。

  大曆開國皇帝在當初,特特選擇這一日與當時的皇後大婚。帝後婚後恩愛兩不離,相守到老。因着這個内情在裡頭,花燈節後來就莫名變成了未婚男女可相約同行的日子。在這一日,有情的男女可以通過将手中花燈贈送給心儀之人,來暗示心意。

  每年到了花燈節這天街上都是人擠人,一眼望去,烏泱泱的全是腦袋。

  大曆這一日瓦市開放,允許天南海北的商販來京城走街串巷的做生意。京兆尹也會給與生意人方便,隻要不鬧事,這一日是通宵達旦,熱鬧到天明的。所以從清晨天剛亮,天南海北讨生活的手藝人敲鑼打鼓,舞獅子,舞龍燈的,叫賣的……不勝枚舉,熱鬧非凡。

  按照大曆皇室的規矩,花燈節帝後要領着文武百官和命婦在城外祭天。這也是宮裡有分位的妃子唯一能出宮回娘家的機會。隻要進出有宮人在,宵禁落鎖之前回宮,都是允許的。

  一般祭天從清晨天沒亮便開始,至少得半日功夫。徐宴看了天色,掐着時辰趕往望江樓。

  他到望江樓之時,樓下早已有人在等了。

  等着那人一張細長的小臉,臉白無須,一看便是個宮裡出來的。那人見到徐宴人過來眼睛蹭地一亮。雖沒有親眼見過徐宴本人,但根據鈴蘭幾個描述的特征,他一眼将人辨别出來。那人立馬小跑着迎上來,壓低了嗓音道:“徐公子是麼?主子已經在裡頭等了。”

  徐宴點點頭,随人進了望江樓。

  望江樓裡除了幾個閑得打盹兒的跑堂的和一個在櫃台後頭的掌櫃的,别的一個人沒有。徐宴目光快速地将裡頭掃視了一圈,這才随宮侍上樓。兩人上了樓梯,走廊的盡頭站着一個高大的男子。那人臉一轉過來,正是刮了胡子的白彭毅。

  不必說,裡頭等着的,除了皇後沒有别人。

  白彭毅跟徐宴點了點頭,替他敲了敲門。裡頭傳出低沉的一聲‘進來’,徐宴方推門進去。

  門推開,正對面便是一個蠶絲的透明屏風。屏風遮擋着,屋裡顯得霧蒙蒙的。酒樓不似貴族的府邸,沒有地龍,四個牆角燃了火盆。進來就一股暖風撲在聯合是哪個,倒也不覺得冷。

  袅袅的茶香氤氲開來,四個宮女分四個角落站着。一個嬷嬷跪坐在白皇後旁邊,白皇後端坐在窗邊,正在煮茶。沒有人說話,廂房裡安靜得一根針掉地上都聽得見。除了爐子上的紫砂壺在咕噜咕噜地冒着熱氣,似乎都在等着徐宴過來。

  徐宴繞過屏風大步走過來,白皇後擡手斟了一杯熱茶,這才擡頭看徐宴:“坐。”

  徐宴謝過白皇後,撩袍便跪坐了下來。

  白皇後本來尋徐宴是來說事情,但此時,她端着杯盞冷冷地打量起徐宴來。原先覺得蘇毓合眼緣,但到底站在外人的角度,沒有從看女婿的眼光去看過徐宴。那時候,自然是諸多優點。此時再看徐宴,以一個女兒失而複得的母親的身份去看,白皇後的眼光不免就挑剔了起來。

  爐火溫煮着茶水,茶香四溢。關嬷嬷提起茶壺,小心翼翼地替徐宴斟了一杯熱茶。

  白皇後犀利的目光落到他身上,徐宴眼觀鼻鼻觀心,坐直了身子任由她打量。顯然他心裡也很清楚,身份轉變以後,白皇後的态度也會随之發生變化。

  不過白皇後打量了許久,什麼也沒說。

  “宴哥兒,”許久,白皇後押了一口茶水後放下杯盞,沉聲道,“信你看完了?”

  徐宴低垂的眼睫擡起來,直視着白皇後。頓了頓,點頭。

  “你作何感想?”

  “娘娘何意?”老實說,當知曉蘇毓并非國公府的姑娘,而是當今皇後正宮嫡出的公主,徐宴心裡是驚訝甚至覺得有些荒謬的。堂堂一國公主,天之驕女,被人替換出宮,還淪落到坊間被人肆意買賣。在鄉下當了十多年的童養媳……這樣的事情,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是匪夷所思的。但此時看着滿眼仇恨的皇後,這件事還是真實的發生了,且發生在他娘子的身上。

  “我絕對不會放過他們。”既然選擇了把事情告訴徐宴,白皇後就不打算隐瞞。她毫不客氣道,“當初他們的所作所為,我要讓他們付出代價。”

  徐宴抿着唇,沒有說話。

  “任何一個欺辱過毓娘的人,我都會一一收拾幹淨。”白皇後木着一張臉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杯盞中打着旋兒的茶葉,“那些霸占了毓娘東西的,我也會一一讨回來。”

  “……娘娘預備怎樣?”

  白皇後又不說話了,她眼睫下眸色越發的幽暗,與金陵時的沉靜全然不同。

  蘇毓的事情,徹底激發了她的鬥志。都說為母則剛,淡泊如白皇後也因為這堂而皇之的欺辱生出了無法遏制的怨恨。她自己如何不要緊,旁人這般對她的孩子。她如今隻要想到蘇毓八九歲的時候颠沛流離,十多歲便面朝黃土背朝天,處處受人欺辱。而占了她女兒位置的晉淩雲這二十四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,橫行霸道,肆無忌憚,就覺得無法呼吸。

  “你可知,當初吾為何匆匆離開金陵?”白皇後沒有回答徐宴的話,反而問起另外的事。

  徐宴雖知曉不少京中的事情,但這,他确實不知。搖了搖頭,靜候她開口。

  白皇後冷笑:“盛成珏死在了晉淩雲的手中。”

  一句話落地,徐宴的眼睛倏地睜圓,不可置信地看向白皇後。

  然而白皇後那譏諷的笑容無不告訴他,這就是事實。盛成珏徐宴當然知曉,手握重兵鎮守西北的南陽王盛家。盛成珏,正是盛家的嫡長孫。長公主居然一聲不響地給殺了?還一點風聲沒有傳出來?

  “娘娘莫不是聽錯?”這可不是小事,異姓王盛戰,手握四十萬西北悍将。這是什麼意思,整個大曆才八百萬戶人口,每戶人家抽一個兵丁,也不過是八十萬的兵力。而大曆那麼大的疆土,各個要塞都要兵力駐守。南陽王的手中握着四十萬兵,等于握住了大曆的半壁江山。

  “沒有聽錯,”白皇後聽到這件事便冷笑不已,“不然你以為吾為何會氣到吐血?那個混賬一劍将盛成珏刺死。晉雍居然一意孤行将這件事全權瞞下來。”

  徐宴的臉色都變了。這不是殺了一個人的問題,這要是鬧得不好,遠在西北的南陽王對大曆王朝生出異心。這可是要興兵禍,改朝換代的大事!

  雖早已知曉當今聖上無治國之才,如此處事,也未免太過糊塗!

  “怎樣?”白皇後見他神情都變了,又道,“宴哥兒,你有何看法?”

  徐宴喉結上下滑動了一瞬,眼睛裡一瞬間卷起風暴。

  他迅速低垂下眼簾遮住眼睛裡湧動的情緒,對武德帝一一袒護晉淩雲的做法有些無法接受。國家大事面前,作為一國之君可不是隻考慮自身喜悲。若是将來東窗事發,南陽王興兵作亂,可不是簡單就能料理的。屆時生靈塗炭,百姓名不聊生,誰來負責?

  許久,徐宴才終于擡起了頭。他眼眸沉得仿佛能滴出墨來,“娘娘預備如何?”

  “宴哥兒,”白皇後手指扣在了桌案上,哒地一聲響,“你說,咱們乘風來當這個儲君,如何?”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